400
正文

新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康复医学是一门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以康复为目的进行预防、诊断、   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有关功能障碍的一门医学学科 。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 年 2 月 6- 7 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康复 2030" 国际大会上呼吁关注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指出康复在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呼吁采取国际性的协询和具体行动,强化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康复医学事业。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 、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促进和改善人体功能水平与活动能力的康复服务成为卫生与健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进入新的 阶段。《“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强调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面康复。康复医学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工程的重要内容 ,医疗卫生服务从关注单一疾病的治疗 ,逐渐上升到更多地关注整体功能水平的改善。
一、康复医学概述
      “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 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 ,这是 198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的定义。广义上,康复与疾病后的恢复是同义的,一  般是指患病后经治疗与休息,健康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亦即达到 100%恢复。但一般情况下,康复实质上是指伤病后虽经积极处理,但巳形成残疾,健康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 ,即达不到 100%的恢复。尽管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 ,并驾齐驱。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做或不做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 。多数疾病的后遗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很多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会非常好 。
       因此,康复不仅是一种医学行为,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指导思想,应该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的医疗计划中 ,使患者尽早康复、全面康复的观念深入到所有医护人员心中,并 付诸行动 ,进而使患者、社会受益 。
二、康复医学的历史
       在我国,20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康复医学的思想和功能康复的概念。《内经· 素问》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病症的治疗时 ,所运用的眨石、针炎、浸浴、热贵、磁疗、导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体操、按摩等物理方法就是康复医学的功能康复的部分内容   。基千这样的文字记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康复医学的发源地。
       16世纪,Fuc hs 提出“两种运动法” ,一是单纯运动,二 是既运动又工作,这可能就是最初的作业疗法。
       17世纪末,我国的针炎传入欧洲 ,1 8 世纪就有 " Kong Fou" ( 译为“功夫" )一书传入西方,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姿势治疗和呼吸训练来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19  世纪,直流电疗、感应电疗与人工光疗开始应用于神经、肌肉、关 节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并有了离子透入疗法。1892  年 Dasonval  始创高频电疗。1891 年俄国开始使用白炽灯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医学学科,并得到不断发展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895 年美国心理学家邓顿 (Willi am Rush Dunton) 在Shepp ard and Enoch Pratt 医院从事作业疗法,建 立“康复治疗工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主要采用作业疗法治疗伤病员的康复机构 。1896  年丹麦的 Finsen  利用碳棒弧光灯进行紫外线治疗,开创了光疗的新领域。
        20世纪后,现代的电、光、声、磁、热等物理疗法迅速发展,广泛用千急慢性炎症、创伤、老年病以及肿瘤的治疗, 发挥出物理疗法在临床综合治疗和功能康复中的独特作用。1916 年美国医学会设立了“物理医学和康复委员”会。1 917 年,美国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 和“伤残者研究所”。 1920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康复立法的国家。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 Rus k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残军人综合应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 ,以改 善生理功能、恢复劳动力,使其重返岗位。至此之后 ,康复医学逐步发展和完善。
       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 引进了现代的物理治疗和医疗体育的技术与设备。20 世纪后半叶,医学的发展使许多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慢性患者相对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 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相应增多 ; 工业和交通事业日益发达,工伤、交通事故增多,伤残人数增加。如今,人们都要求增进身体健康,病、 伤、残者要求加快恢复、改善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这样 ,康复医学事业的需求大大增加, 促进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1951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后,康复医学逐渐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了康复处,设立康复专家委员会 ,1958 年和 1969 年两次召开世界范围的康复报告会,1969 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康复机构的建立 、康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 。1970 年,首届世界康复医学大会召开,以后每隔4 年举行 1 次。
       我国千 20 世纪80 年代初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技术,自此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三、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1982 年康复医学传入我国后得到迅速发展,具 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 1  探索期  1983-  1987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探索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我国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 ,并与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 。卫生部(现卫健委)对此组团访问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了解康复医学的进展情况和立法、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做了学术思想和人才上的准备。在此期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假肢伤残康复中心”,卫生部批准成立 4 个样板性康复中心: 河北省立医院康复中心、北京小汤山康复中心、辽宁汤岗子康复中心    、广东从化康复中心。国家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    并开始编写和翻译康复医学专著。卫生部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 。1986 年卫生部开始社区康复的试点。
3. 2  起步期 1988-2000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起步期。在此期间 ,卫生部门通过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 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开始起步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等  ,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以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自1988 年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 与的工作格局 。到 1997 年末 ,已完成白内障复明 手术 129 万例,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30 万人次,聋耳语言训练 6 万人。康复机构从无到有 ,专业队伍由小到大,社区康复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意识逐步增强 ,初步奠定了康复工作的基础 。
3. 3   初步发展期  2001-  2005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初步发展期。2001  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  :”  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 ,发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这是我国首次将康复医疗工作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发展康 复医学事业的重视,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千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 : 要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2005年,卫生部、民政部、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 》,三部门联合投入经费 ,建立 100 个社区康复示范点( 截止 2011 年已经建成 347 个),康复医学进入初步发展期 。
3. 4  快速发展期 2006- 2010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 快速发 展期。2006 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中 提出;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加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家庭寄养经费投入和艾滋孤儿救助机制。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贫困残疾人脱贫、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在此期间,多项相关政策出台 ,在政策的引领下 ,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康复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  年 9  月,卫生部发布《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 》,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 力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这些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切实降低了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压力。截止到 2010 年,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和超过半数的二级医院都设立了康复 医学科 ,残联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30 个省级康复中心、31 个省级聋儿康复机构、34 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33 个省级辅助器具中心、6000多个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 19000多家; 在 1644 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 780 个市辖区和 1411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 ,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 77142 个。
3.5  高速发展期 2011- 2015 年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期 。201 I 年 3 月《, 关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实施重点康复和托养工程、0- 6 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阳光家园”计划, 推进残疾人群体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推进无障碍建设。制定和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阶。在此期间,中国残联积极推进康复机构建设,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康复服务规范和评估标准等政策文件,推进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各地也在中央的带动下,大力开展各级康复机构的基础建设。同时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时机 ,借助=级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支持,逐步将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同时抓好社区康复中具有残联特色的康复项目和工作载体,促进社区康复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展。
3.6  持续高速发展期  从 2016 年开始,我国康复医疗事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健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千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30日前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且各地原已纳入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还应当继续保留。同时,《通知》还对康复项目的限定支付范围、使用管理、费用审核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新增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进一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需求,提高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参保人员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对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
■         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规模
—       康复医疗器械规模
其他康复医疗器械规模







2012-2017年我 国康 复医疗器械产品 应用市场分析规模(单位:亿元)
四、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特点
4. 1 康复医学的重心从结构康复转向功能康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向前推进,康复医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疾病后的疗养、恢复 ,而是转向激发患者的身体潜能 、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进而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回归社会。功能康复在传统结构康复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升华,是  现代康复的核心。它以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多种非临床性的 ”功能治疗” 为主,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重建、代偿和适应,通过改善个人的机体功能 、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批。
4. 2 早期、主动、全面康复的理念贯穿康复治疗的始终  “早期”即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 主动”即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患者、治疗师、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力最共同努力 ;“ 全面”   即康复不仅仅是医学定义上的康复 ,还包括教育的 、社会的、职业的康复。医学康复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教育康复包括对肢体残疾进行的普及教育,对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及精神残疾者进行的特殊教育  ,以及对全民进行康复知识普及与预防的教育;  职业康复包括了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连续的过程,最终使残疾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会康复是为残疾者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包括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 ,使残疾者在完成各项康复的同时,真正享有社会权益,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 成为社会的主人。
4.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康复模式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健康从原来的二维思维 : 治 病-救命 ,发展到三维 :治病 -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一项,康复医学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 ,到现在转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模式,现代康复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认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 ,以 人与环境和谐适应为基础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病、治病。康复工作者可采取多种综合、协调的应用形式,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待胜利、感官 、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改变其生活,增 强自立能力 ,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4. 4  大学科协作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大科学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方面康复医学各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 ,越来越趋向千分工合作及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的趋势  ; 另一方面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重大发现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这些交叉点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次,如理论、思路、技术和方法上。从宏观角度来看,康复医学也在寻找系统生物学下新的诠释和发展机遇。康复医学本身无论是理论、临床,还是教学、科研都依赖于多学科的整合,而且首先是一种基于现代生物学临床基础的整合。康复医学的核心内涵将在大科学的整合中被赋予新的含义:通过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研究 ,搭建开放性的整合平台,强调对高新科技的依赖和强化生物信息学建设,注重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以整体、全面、定量、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特征为纲,既有医学内部、生物学内部的学科交叉,还有与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纳米科学,以及社会、伦理、保险、法律相关领域的整合。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康复注入了新鲜血液。2006 年,中国 残联和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了“科技助残行动计划" (2006- 2015 年),以解决残疾人康复等迫切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服务于残疾人及机构,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
4. 5  远程康复 远程康复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应用网络在不同地点间传输电子康 复数据,方便快捷、无时空界限 ,为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待康复人群带去福音。人们可以通过远程康复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康复资源,实现的远方康复医疗服务。以康复远程会诊为例,通过现代化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将病例资料进行远距离传输交流,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会诊,分析、讨论病情,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共享 ,大大节省医疗开支,缩小城乡差异, 提高医疗水平。电子刊物是远程康复的另一类载体,即在计算机上编辑和阅读的杂志。通过在网上主动阅读或以电子邮件形式被动接收,以获取康复信息。
4. 6  绿色康复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运用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等方法重塑人体功能 ,以最低的投入-收益比激发人体潜能,从而消除障碍和痛苦,以重新获得和谐的身心功能,提高机体生命质晕,满足“回归自然”的需求,被称为绿色康复。绿色康复的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天然中草药 、日光浴等方法防治功能障碍;通过音乐 、绘画、陶艺等艺术手段来调整人体的心理障碍、情绪失衡等;通过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实现病、伤、残者生活的适应性。
五、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和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 ,社会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对康复服务能力的挑战亦日趋加大。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 ,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疗服务格局 , 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需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的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②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数量 ,提高队伍素质 ; 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质素,建 立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服务能力等。③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以康复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和待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康复医学长效发展机制 。④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部门制定转诊标准、规范和程序 ,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 ,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 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⑤充分认识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属性和社会属性 ,注重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多部门密切协作,积极争取有利千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和政策,努力营造有利千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健康人力资    源建设等发展规划。新的政策和新的举措,为中国广大康复人群带来福音 ,也为中国康复事业在新时代的跨越性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7月第14 卷第 19期  China Prac Med, Jul 20 19, Vol. 14, No. 19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新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历程
康复医学是一门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以康复为目的进行预防、诊断、   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有关功能障碍的一门医学学科 。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于2017 年 2 月 6- 7 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康复 2030" 国际大会上呼吁关注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指出康复在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呼吁采取国际性的协询和具体行动,强化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服务。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 我国高度重视发展康复医学事业。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 、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促进和改善人体功能水平与活动能力的康复服务成为卫生与健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进入新的 阶段。《“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强调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面康复。康复医学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工程的重要内容 ,医疗卫生服务从关注单一疾病的治疗 ,逐渐上升到更多地关注整体功能水平的改善。
一、康复医学概述
      “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 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 ” ,这是 198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下的定义。广义上,康复与疾病后的恢复是同义的,一  般是指患病后经治疗与休息,健康恢复到生病前的水平,亦即达到 100%恢复。但一般情况下,康复实质上是指伤病后虽经积极处理,但巳形成残疾,健康恢复不到病前的水平 ,即达不到 100%的恢复。尽管病理变化无法消除,但经过康复,仍然可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 ,并驾齐驱。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做或不做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 。多数疾病的后遗症是可以避免的,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很多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会非常好 。
       因此,康复不仅是一种医学行为,也是一种观念、一种指导思想,应该渗透到整个医疗系统的医疗计划中 ,使患者尽早康复、全面康复的观念深入到所有医护人员心中,并 付诸行动 ,进而使患者、社会受益 。
二、康复医学的历史
       在我国,2000    多年前就已经有了康复医学的思想和功能康复的概念。《内经· 素问》在论述瘫痪、麻木、肌肉痉挛等病症的治疗时 ,所运用的眨石、针炎、浸浴、热贵、磁疗、导引(包括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体操、按摩等物理方法就是康复医学的功能康复的部分内容   。基千这样的文字记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康复医学的发源地。
       16世纪,Fuc hs 提出“两种运动法” ,一是单纯运动,二 是既运动又工作,这可能就是最初的作业疗法。
       17世纪末,我国的针炎传入欧洲 ,1 8 世纪就有 " Kong Fou" ( 译为“功夫" )一书传入西方,书中的主要内容就是用姿势治疗和呼吸训练来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训练。19  世纪,直流电疗、感应电疗与人工光疗开始应用于神经、肌肉、关 节等疾病的治疗和诊断,并有了离子透入疗法。1892  年 Dasonval  始创高频电疗。1891 年俄国开始使用白炽灯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真正成为独立的医学学科,并得到不断发展是从两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895 年美国心理学家邓顿 (Willi am Rush Dunton) 在Shepp ard and Enoch Pratt 医院从事作业疗法,建 立“康复治疗工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加拿大和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出现了主要采用作业疗法治疗伤病员的康复机构 。1896  年丹麦的 Finsen  利用碳棒弧光灯进行紫外线治疗,开创了光疗的新领域。
        20世纪后,现代的电、光、声、磁、热等物理疗法迅速发展,广泛用千急慢性炎症、创伤、老年病以及肿瘤的治疗, 发挥出物理疗法在临床综合治疗和功能康复中的独特作用。1916 年美国医学会设立了“物理医学和康复委员”会。1 917 年,美国纽约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中心” 和“伤残者研究所”。 1920 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行康复立法的国家。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 Rus k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伤残军人综合应用物理疗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 ,以改 善生理功能、恢复劳动力,使其重返岗位。至此之后 ,康复医学逐步发展和完善。
       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从前苏联 引进了现代的物理治疗和医疗体育的技术与设备。20 世纪后半叶,医学的发展使许多急性传染病得到控制,慢性患者相对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 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相应增多 ; 工业和交通事业日益发达,工伤、交通事故增多,伤残人数增加。如今,人们都要求增进身体健康,病、 伤、残者要求加快恢复、改善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这样 ,康复医学事业的需求大大增加, 促进了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1951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成立后,康复医学逐渐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和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成立了康复处,设立康复专家委员会 ,1958 年和 1969 年两次召开世界范围的康复报告会,1969 年国际康复医学会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康复机构的建立 、康复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 。1970 年,首届世界康复医学大会召开,以后每隔4 年举行 1 次。
       我国千 20 世纪80 年代初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理论和技术,自此 ,现代康复医学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三、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1982 年康复医学传入我国后得到迅速发展,具 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 1  探索期  1983-  1987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探索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引下,我国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 ,并与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 。卫生部(现卫健委)对此组团访问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家,了解康复医学的进展情况和立法、管理工作经验,为我国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做了学术思想和人才上的准备。在此期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假肢伤残康复中心”,卫生部批准成立 4 个样板性康复中心: 河北省立医院康复中心、北京小汤山康复中心、辽宁汤岗子康复中心    、广东从化康复中心。国家成立“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    并开始编写和翻译康复医学专著。卫生部发文要求有条件的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 。1986 年卫生部开始社区康复的试点。
3. 2  起步期 1988-2000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起步期。在此期间 ,卫生部门通过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 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开始起步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等  ,为康复医学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以促进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自1988 年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来,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 与的工作格局 。到 1997 年末 ,已完成白内障复明 手术 129 万例,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 30 万人次,聋耳语言训练 6 万人。康复机构从无到有 ,专业队伍由小到大,社区康复稳步推进,残疾人康复意识逐步增强 ,初步奠定了康复工作的基础 。
3. 3   初步发展期  2001-  2005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初步发展期。2001  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要求  :”  改革和完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监督体系 ,发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医疗"。这是我国首次将康复医疗工作纳入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发展康 复医学事业的重视,也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4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千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意见的通知》,提出 : 要建立健全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2005年,卫生部、民政部、残疾人联合会发布《关于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的通知 》,三部门联合投入经费 ,建立 100 个社区康复示范点( 截止 2011 年已经建成 347 个),康复医学进入初步发展期 。
3. 4  快速发展期 2006- 2010 年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 快速发 展期。2006 年国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中 提出;要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加强养老服务、医疗救助、家庭病床等面向老年人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家庭寄养经费投入和艾滋孤儿救助机制。倡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人事业。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残疾人康复、贫困残疾人脱贫、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残疾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工作 。在此期间,多项相关政策出台 ,在政策的引领下 ,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康复医疗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0  年 9  月,卫生部发布《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 》,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 、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 力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这些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切实降低了残疾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减轻了残疾人家庭经济压力。截止到 2010 年,全国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和超过半数的二级医院都设立了康复 医学科 ,残联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30 个省级康复中心、31 个省级聋儿康复机构、34 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33 个省级辅助器具中心、6000多个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机构。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 19000多家; 在 1644 个市县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在 780 个市辖区和 1411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 ,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 77142 个。
3.5  高速发展期 2011- 2015 年为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期 。201 I 年 3 月《, 关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明确提出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 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和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性保障 。实施重点康复和托养工程、0- 6 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阳光家园”计划, 推进残疾人群体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推进无障碍建设。制定和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将孤儿养育、教育和残疾孤儿康复等纳入财政保障范阶。在此期间,中国残联积极推进康复机构建设,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全国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指导意见、康复机构管理办法、康复服务规范和评估标准等政策文件,推进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 。各地也在中央的带动下,大力开展各级康复机构的基础建设。同时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时机 ,借助=级卫生服务网络为社区康复工作提供支持,逐步将残疾人社区医疗康复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同时抓好社区康复中具有残联特色的康复项目和工作载体,促进社区康复工作进一步规范开展。
3.6  持续高速发展期  从 2016 年开始,我国康复医疗事业进入持续高速发展期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卫健委、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千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地在今年6月30日前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且各地原已纳入支付范围的医疗康复项目还应当继续保留。同时,《通知》还对康复项目的限定支付范围、使用管理、费用审核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2016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新增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将进一步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需求,提高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广大参保人员的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对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具有重要意义。
■         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规模
—       康复医疗器械规模
其他康复医疗器械规模







2012-2017年我 国康 复医疗器械产品 应用市场分析规模(单位:亿元)
四、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特点
4. 1 康复医学的重心从结构康复转向功能康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向前推进,康复医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疾病后的疗养、恢复 ,而是转向激发患者的身体潜能 、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进而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回归社会。功能康复在传统结构康复内容与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和升华,是  现代康复的核心。它以物理、作业、言语治疗等多种非临床性的 ”功能治疗” 为主,侧重于功能的评估、训练、重建、代偿和适应,通过改善个人的机体功能 、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批。
4. 2 早期、主动、全面康复的理念贯穿康复治疗的始终  “早期”即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就开始进行康复治疗 ;“ 主动”即患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康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患者、治疗师、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力最共同努力 ;“ 全面”   即康复不仅仅是医学定义上的康复 ,还包括教育的 、社会的、职业的康复。医学康复是康复的首要内容和基础;教育康复包括对肢体残疾进行的普及教育,对视力、听力、语言、智力及精神残疾者进行的特殊教育  ,以及对全民进行康复知识普及与预防的教育;  职业康复包括了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职业指导等连续的过程,最终使残疾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会康复是为残疾者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包括文化、经济、法律等方面 ,使残疾者在完成各项康复的同时,真正享有社会权益,平等参与社会活动  , 成为社会的主人。
4. 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综合康复模式 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健康从原来的二维思维 : 治 病-救命 ,发展到三维 :治病 -救命-功能,强调了功能一项,康复医学从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到生物医学模式 ,到现在转变为生物 -心理-社会模式,现代康复综合考虑生物、心理及环境因素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认为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和心理学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以患者为中心 ,以 人与环境和谐适应为基础 ,而不仅仅是简单的防病、治病。康复工作者可采取多种综合、协调的应用形式,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消除或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待胜利、感官 、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改变其生活,增 强自立能力 ,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
4. 4  大学科协作 康复医学的发展与大科学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从微观角度来看,一方面康复医学各专业领域的技术方法与手段呈现出精细化、专业化 ,越来越趋向千分工合作及高水平专业技术服务的趋势  ; 另一方面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重大发现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这些交叉点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层次,如理论、思路、技术和方法上。从宏观角度来看,康复医学也在寻找系统生物学下新的诠释和发展机遇。康复医学本身无论是理论、临床,还是教学、科研都依赖于多学科的整合,而且首先是一种基于现代生物学临床基础的整合。康复医学的核心内涵将在大科学的整合中被赋予新的含义:通过加强对人体功能的研究 ,搭建开放性的整合平台,强调对高新科技的依赖和强化生物信息学建设,注重与人文科学相融合 ,以整体、全面、定量、多学科和综合性的特征为纲,既有医学内部、生物学内部的学科交叉,还有与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纳米科学,以及社会、伦理、保险、法律相关领域的整合。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康复注入了新鲜血液。2006 年,中国 残联和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了“科技助残行动计划" (2006- 2015 年),以解决残疾人康复等迫切需求,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服务于残疾人及机构,实现科技成果的共享。
4. 5  远程康复 远程康复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应用网络在不同地点间传输电子康 复数据,方便快捷、无时空界限 ,为偏远、不发达地区的待康复人群带去福音。人们可以通过远程康复咨询、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等,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康复资源,实现的远方康复医疗服务。以康复远程会诊为例,通过现代化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将病例资料进行远距离传输交流,通过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会诊,分析、讨论病情,进一步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 ,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科技成果资源共享 ,大大节省医疗开支,缩小城乡差异, 提高医疗水平。电子刊物是远程康复的另一类载体,即在计算机上编辑和阅读的杂志。通过在网上主动阅读或以电子邮件形式被动接收,以获取康复信息。
4. 6  绿色康复 在康复临床工作中,运用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等方法重塑人体功能 ,以最低的投入-收益比激发人体潜能,从而消除障碍和痛苦,以重新获得和谐的身心功能,提高机体生命质晕,满足“回归自然”的需求,被称为绿色康复。绿色康复的具体措施包括应用天然中草药 、日光浴等方法防治功能障碍;通过音乐 、绘画、陶艺等艺术手段来调整人体的心理障碍、情绪失衡等;通过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以实现病、伤、残者生活的适应性。
五、结语
        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步提高和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 ,社会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 ,对康复服务能力的挑战亦日趋加大。为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与结构 ,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 ,形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医疗服务格局 , 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需 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快推进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成的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②加强康复专业人员队伍建设 ,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员数量 ,提高队伍素质 ; 建立康复治疗师规范化管理质素,建 立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服务能力等。③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并完善以康复医疗服务规范化管理和待续改进为核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形成科学、规范的康复医学长效发展机制 。④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卫生部门制定转诊标准、规范和程序 ,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 ,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 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 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⑤充分认识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属性和社会属性 ,注重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多部门密切协作,积极争取有利千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保障制度和政策,努力营造有利千康复医学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健康人力资    源建设等发展规划。新的政策和新的举措,为中国广大康复人群带来福音 ,也为中国康复事业在新时代的跨越性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参考文献: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7月第14 卷第 19期  China Prac Med, Jul 20 19, Vol. 14, No.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