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浅析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形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需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在术后对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从2010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8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共计2例,血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出现血栓样相关症状者5例,血栓发生率为10.2%,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护理干预;子宫切除;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文章发表
0 、引言
       目前,下肢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对于不同的手术类型而言,DVT发病率存在差异,而妇科手术,尤其是全子宫切除术是诱发DVT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妇科手术术后患者DVT发生的例数占DVT总例数的14%~19%[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机体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了不正常凝结,从而导致静脉管腔阻塞,引发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残疾[2-3]。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此手术已经在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了严重创伤,若再继发DVT不仅会明显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还可能出现因静脉栓子脱落而导致的致命性肺栓塞或脑栓塞。因此,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注意预防DVT的发生。为进一步降低全子宫切除术后DVT的发生,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开始对此类患者进行专项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9例患者均是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病人,年龄31~56岁,平均(44.7±3.1)岁,其中宫颈癌早期者1例、子宫肌瘤者34例、子宫腺肌症者11例、其他3例;对照组49例,年龄30~61岁,平均(47.1±2.7)岁,其中宫颈癌早期者2例、子宫肌瘤者34例、子宫腺肌症者9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在年龄、基本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者;年龄30~65周岁者;既往无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者;术前未服用相关抗凝药物者。
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既往有血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2周内有外伤史者;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病灶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麻醉药物过敏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2.1.1 术前干预
       高危因素筛选:将糖尿病、高血压、静脉曲张、肥胖、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列为高危人群,给予高度重视。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术后可能出现血栓情况,并为患者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具体危害情况及可能造成的严重损伤,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知,继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顾虑,尽可能为患者消除其疑虑,保持其健康、愉悦的心情;嘱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刺激而引发血管收缩。
       预防血液浓缩:因手术需要,患者术前多需要禁饮食,清理肠道,这有可能导致患者水液丢失过多,从而可能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血液浓缩等情况的出现,继而引发血液高凝,诱发血栓形成。故而在术前1d要常规给予补充营养液以扩充循环血量。
2.1.2 术后护理
       早期活动:患者入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在患者麻醉清醒之前,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建议每隔2h翻身1次,以便于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同时可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训练,如绷紧肌肉、踝关节背屈及旋转等。
       在患者转醒后每间隔5min鼓励患者进行一次深呼吸运动,目的在于改善横膈运动性,减轻胸腔压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并督促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关节的运动,每15min进行1次;指导家属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每2h按摩1次,每次按摩时间不得低于10min;术后注意保暖,以免因受凉而导致静脉痉挛。积极鼓励患者在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一般而言,在术后48h即可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活动时注意动作要缓慢,循序渐进。
       饮食指导:患者手术结束且麻醉完全清醒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每天多饮水,饮水量建议在2000mL以上[4],这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速度,避免DVT发生;在肛门排气之后,建议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素、易于消化且低脂肪的食物,因此类食物易于消化,肠道排空较快,有助于大便通畅,继而避免因便秘或腹部胀满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保护静脉血管: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上肢明显偏高,因而在术后输注药物时尽量避免从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以保护下肢血管;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到一针成功,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在穿刺过程中,注意控制止血带的捆扎时间,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5]。
       强化观察:重视患者的主诉情况,主动询问双下肢是否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颜色、肿胀、皮温的变化情况,必要时测量双下肢肢体定点周径;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静脉痉挛;为患者穿着弹力袜,定时检查弹力袜的穿着情况,保证压力均匀[6]。
2.2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xˉ±s)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共计2例,血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出现血栓样相关症状者5例,血栓发生率为10.2%,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n, %)_文章发表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n, %)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中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黏稠度过高被认为是导致其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因其危害巨大,治疗延误可导致残疾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故而备受重视[7]。全子宫切除术因其手术部位特殊,手术时间、持续麻醉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我们围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出发,从术前到术后对患者的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必要的肢体活动、按摩及其他措施,使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有效防止了静脉回流障碍情况的发生,使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较之前患者发生率明显降低,充分证实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国内相关研究也证实,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8]。
       总之,我们认为,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凤英.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2,20(4):1081.
2、刘芳.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7(10):164-165.
3、张莉.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17,50(37):39
4、陆连芬.妇科患者肿瘤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5,8(3):38-39.
5、罗艳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7):1544.
6、李叶红,王玉梅,郑元玲,等.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6):479-480.
7、田庆波,贺江勇,曹士考.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54.
8、党慧英,马晓霞,殷秀萍,等.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41-42.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浅析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形成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9例需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在术后对其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从2010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80例患者中随机抽取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共计2例,血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出现血栓样相关症状者5例,血栓发生率为10.2%,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护理干预;子宫切除;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文章发表
0 、引言
       目前,下肢静脉血栓(DeepVenousThrombosis,DVT)已经成为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对于不同的手术类型而言,DVT发病率存在差异,而妇科手术,尤其是全子宫切除术是诱发DVT最为常见的手术类型之一。目前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妇科手术术后患者DVT发生的例数占DVT总例数的14%~19%[1]。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是由于机体血液在深静脉内出现了不正常凝结,从而导致静脉管腔阻塞,引发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患者肢体功能受损,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残疾[2-3]。对于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而言,此手术已经在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了严重创伤,若再继发DVT不仅会明显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还可能出现因静脉栓子脱落而导致的致命性肺栓塞或脑栓塞。因此,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注意预防DVT的发生。为进一步降低全子宫切除术后DVT的发生,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开始对此类患者进行专项护理干预,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49例患者均是我院妇产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病人,年龄31~56岁,平均(44.7±3.1)岁,其中宫颈癌早期者1例、子宫肌瘤者34例、子宫腺肌症者11例、其他3例;对照组49例,年龄30~61岁,平均(47.1±2.7)岁,其中宫颈癌早期者2例、子宫肌瘤者34例、子宫腺肌症者9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在年龄、基本类型等基本临床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临床诊断明确者;年龄30~65周岁者;既往无血液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者;术前未服用相关抗凝药物者。
1.3 排除标准
       恶性肿瘤晚期患者;既往有血栓性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2周内有外伤史者;合并有其他感染性病灶者;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麻醉药物过敏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2.1.1 术前干预
       高危因素筛选:将糖尿病、高血压、静脉曲张、肥胖、中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及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列为高危人群,给予高度重视。
       心理护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术后可能出现血栓情况,并为患者分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具体危害情况及可能造成的严重损伤,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本病的认知,继而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同时,积极与患者沟通,发现患者思想上可能存在的顾虑,尽可能为患者消除其疑虑,保持其健康、愉悦的心情;嘱患者戒烟,避免因尼古丁刺激而引发血管收缩。
       预防血液浓缩:因手术需要,患者术前多需要禁饮食,清理肠道,这有可能导致患者水液丢失过多,从而可能导致电解质平衡失调或血液浓缩等情况的出现,继而引发血液高凝,诱发血栓形成。故而在术前1d要常规给予补充营养液以扩充循环血量。
2.1.2 术后护理
       早期活动:患者入病房后取去枕平卧位,在患者麻醉清醒之前,护理人员与家属配合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建议每隔2h翻身1次,以便于改善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同时可为患者进行下肢被动训练,如绷紧肌肉、踝关节背屈及旋转等。
       在患者转醒后每间隔5min鼓励患者进行一次深呼吸运动,目的在于改善横膈运动性,减轻胸腔压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同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主动运动,并督促患者在床上进行下肢关节的运动,每15min进行1次;指导家属定时为患者按摩下肢肌肉,每2h按摩1次,每次按摩时间不得低于10min;术后注意保暖,以免因受凉而导致静脉痉挛。积极鼓励患者在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一般而言,在术后48h即可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下活动,活动时注意动作要缓慢,循序渐进。
       饮食指导:患者手术结束且麻醉完全清醒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患者每天多饮水,饮水量建议在2000mL以上[4],这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流速度,避免DVT发生;在肛门排气之后,建议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素、易于消化且低脂肪的食物,因此类食物易于消化,肠道排空较快,有助于大便通畅,继而避免因便秘或腹部胀满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
       保护静脉血管: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上肢明显偏高,因而在术后输注药物时尽量避免从下肢静脉进行穿刺以保护下肢血管;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做到一针成功,尽量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多次穿刺;在穿刺过程中,注意控制止血带的捆扎时间,尽可能减少对血管的损伤[5]。
       强化观察:重视患者的主诉情况,主动询问双下肢是否疼痛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双下肢颜色、肿胀、皮温的变化情况,必要时测量双下肢肢体定点周径;注意下肢保暖,避免冷刺激诱发静脉痉挛;为患者穿着弹力袜,定时检查弹力袜的穿着情况,保证压力均匀[6]。
2.2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xˉ±s)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适或肢体活动受限等血栓样症状者共计2例,血栓发生率为4.08%;对照组临床资料显示,出现血栓样相关症状者5例,血栓发生率为10.2%,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存在差异,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n, %)_文章发表



表1 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分析(n, %)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中静脉血管壁损伤、血流速度缓慢及血液黏稠度过高被认为是导致其发生的三大主要因素,因其危害巨大,治疗延误可导致残疾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严重,故而备受重视[7]。全子宫切除术因其手术部位特殊,手术时间、持续麻醉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其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高,必须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我们围绕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因素出发,从术前到术后对患者的多个环节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必要的肢体活动、按摩及其他措施,使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有效防止了静脉回流障碍情况的发生,使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较之前患者发生率明显降低,充分证实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国内相关研究也证实,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全子宫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8]。
       总之,我们认为,护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双下肢血栓的预防效果良好,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凤英.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12,20(4):1081.
2、刘芳.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7(10):164-165.
3、张莉.妇科疾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17,50(37):39
4、陆连芬.妇科患者肿瘤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J].上海护理.2015,8(3):38-39.
5、罗艳艳.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4,35(7):1544.
6、李叶红,王玉梅,郑元玲,等.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4(6):479-480.
7、田庆波,贺江勇,曹士考.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5):354.
8、党慧英,马晓霞,殷秀萍,等.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1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