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给予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药物选择合理、用药途径合理、用药剂量合理、用药频次合理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生素;耐药性;期刊发表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指四肢中的骨折部位与为外界相通,骨折端外露,或者骨折部位有伤口,骨折端与外界空气相通,其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间接暴力损伤及直接暴力损伤。间接暴力是指强烈暴力扭曲肢体,首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将肌肉及软组织刺破,最终穿透皮肤造成骨折断端外露;直接暴力损伤是指外界暴力先对皮肤造成损伤,其次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最后再对骨骼造成损伤,通常是由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且通常会合并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如软组织挫裂、缺损等[1]。由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特殊性,骨折部位可与外界相通,细菌极易通过空气等介质进入至伤口内,导致细菌污染,细菌在局部迅速繁殖,进而导致伤口及骨感染,从而使患者骨折恢复速度减缓,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造成患者死于细菌感染[2]。临床通常采用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状况导致各类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升高,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未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严重损害;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③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血液系统疾病;③免疫系统疾病。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8岁,平均(38.79±2.45)岁;受伤原因:12例摔倒伤,8例交通事故伤,11例工业伤,9例锐器伤;体质量指数(BMI)18~27kg/m2,平均BMI(22.48±1.76)kg/m2。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38.94±2.62)岁;受伤原因:13例摔倒伤,10例交通事故伤,9例工业伤,8例锐器伤;BMI19~27kg/m2,平均BMI(22.59±1.85)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先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之后根据检查结果用药,具体内容如下:伤口分泌物均由同一名医生通过无菌棉球进行采集,将采集物置入无菌试管中,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严格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BDPhoenix100)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颁布的指南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3。若观察到细菌出现耐药性,及时更换药物,若无耐药性出现,则继续采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共用药5450次。对照组患者则依据经验用药,共用药5452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5d后进行评估。
1.3评价指标
       ①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菌用药合理性,主要包括药物选择合理、用药途径合理、用药剂量合理及用药频次合理。②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发热及白细胞增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用药合理性
       治疗15d后,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比较[n (%)]_期刊发表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比较[n (%)]
2.2 不良反应
       治疗15d后,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 (%)]_期刊发表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 (%)]
3、讨论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严重交通事故,该种骨折类型主要是指患者受伤后,骨折端皮肤、皮下及肌肉等组织破损,骨折端外露,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同时由于骨折部位与外界或脏器相通,细菌等各种病原体极易通过破损部位侵入至患者体内,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炎性因子大量分泌而出现严重的炎性反应[4],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使创口、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功能,但目前在抗感染治疗中仍以抗生素为主,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已经导致大多数病原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病原菌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变异,使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难度日益增加[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部位会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袭生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与耐药菌株的出现几率。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于临床用药时,大多数医生会凭借主观意识及经验进行用药,从而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大幅度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提高,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多重耐药的超级细菌[7]。有研究[8]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提示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可首选万古霉素,而青霉素因耐药性最高不适宜作为抗感染治疗时的首选药物。因此,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对抗生素用药状况进行严格把控,合理应用药物,把握用药剂量与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量降低抗生素用药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避免耐药菌株、超级细菌的出现,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林炳远, 沈立锋, 郭峭峰, 等.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内固定及组织瓣移植分期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疗效观察[J] . 浙江临床医学, 2018,20 (3) : 451-453.
[2] 赵绮莲. 系统化心理护理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心理状态及骨折恢复的影响[J]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 (6) : 46-47.
[3] 石颖, 苏啸天, 王建华, 等.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预防[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 (11) : 2547-2549.
[4] 金继武. 观察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感染情况[J] .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 (1) : 91-93.
[5] 刘伟, 赵奋伟, 张晶, 等. VSD 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 . 西南国防医药, 2018, 28 (12) : 1165-1167.
[6] 曹毅, 马娜, 李建海.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分析[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19) : 2720-2722.
[7] 叶慧明, 范珍, 廖青松.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 (2) : 231-234.
[8] 金国华, 赵胜春, 陈欣, 等.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 (6) : 1321-1324.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方法80例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对照组患者根据经验给予抗生素,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药物选择合理、用药途径合理、用药剂量合理、用药频次合理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关键词】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抗生素;耐药性;期刊发表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指四肢中的骨折部位与为外界相通,骨折端外露,或者骨折部位有伤口,骨折端与外界空气相通,其致病原因主要包括间接暴力损伤及直接暴力损伤。间接暴力是指强烈暴力扭曲肢体,首先造成骨折,继而骨折断端移位,自内向外,将肌肉及软组织刺破,最终穿透皮肤造成骨折断端外露;直接暴力损伤是指外界暴力先对皮肤造成损伤,其次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最后再对骨骼造成损伤,通常是由外界向内,外界污染进入内部,骨折与创口在同一平面,且通常会合并广泛而严重的组织损伤,如软组织挫裂、缺损等[1]。由于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特殊性,骨折部位可与外界相通,细菌极易通过空气等介质进入至伤口内,导致细菌污染,细菌在局部迅速繁殖,进而导致伤口及骨感染,从而使患者骨折恢复速度减缓,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障碍、残疾,甚至造成患者死于细菌感染[2]。临床通常采用抗生素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治疗,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状况导致各类病菌的耐药性逐渐升高,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未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官功能严重损害;②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资料均完整;③无精神疾病史。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②血液系统疾病;③免疫系统疾病。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0~68岁,平均(38.79±2.45)岁;受伤原因:12例摔倒伤,8例交通事故伤,11例工业伤,9例锐器伤;体质量指数(BMI)18~27kg/m2,平均BMI(22.48±1.76)kg/m2。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38.94±2.62)岁;受伤原因:13例摔倒伤,10例交通事故伤,9例工业伤,8例锐器伤;BMI19~27kg/m2,平均BMI(22.59±1.85)kg/m2。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先进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之后根据检查结果用药,具体内容如下:伤口分泌物均由同一名医生通过无菌棉球进行采集,将采集物置入无菌试管中,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严格遵循《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BDPhoenix100)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琼脂扩散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颁布的指南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评估。质控菌株: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3。若观察到细菌出现耐药性,及时更换药物,若无耐药性出现,则继续采用该药物进行治疗,共用药5450次。对照组患者则依据经验用药,共用药5452次。两组患者均于治疗15d后进行评估。
1.3评价指标
       ①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菌用药合理性,主要包括药物选择合理、用药途径合理、用药剂量合理及用药频次合理。②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发热及白细胞增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用药合理性
       治疗15d后,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比较[n (%)]_期刊发表




表1 两组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比较[n (%)]
2.2 不良反应
       治疗15d后,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 (%)]_期刊发表




表2 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n (%)]
3、讨论

       四肢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多见于严重交通事故,该种骨折类型主要是指患者受伤后,骨折端皮肤、皮下及肌肉等组织破损,骨折端外露,对患者身体创伤较大,同时由于骨折部位与外界或脏器相通,细菌等各种病原体极易通过破损部位侵入至患者体内,导致患者机体内部炎性因子大量分泌而出现严重的炎性反应[4],若不及时加以治疗,极易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
       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使创口、骨折顺利愈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关节功能,但目前在抗感染治疗中仍以抗生素为主,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滥用已经导致大多数病原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病原菌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不断变异,使临床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的难度日益增加[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用药合理性均较对照组高,且观察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表明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伤口部位会受到多种病原菌的侵袭生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耐药率与耐药菌株的出现几率。分析出现该结果的原因可能在于:由于临床用药时,大多数医生会凭借主观意识及经验进行用药,从而导致抗生素滥用现象大幅度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也随之提高,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多重耐药的超级细菌[7]。有研究[8]表明,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最低,提示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可首选万古霉素,而青霉素因耐药性最高不适宜作为抗感染治疗时的首选药物。因此,临床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应对抗生素用药状况进行严格把控,合理应用药物,把握用药剂量与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尽量降低抗生素用药的耐药性。
       综上所述,对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根据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可避免耐药菌株、超级细菌的出现,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林炳远, 沈立锋, 郭峭峰, 等. 负压封闭引流结合内固定及组织瓣移植分期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疗效观察[J] . 浙江临床医学, 2018,20 (3) : 451-453.
[2] 赵绮莲. 系统化心理护理对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心理状态及骨折恢复的影响[J] .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 (6) : 46-47.
[3] 石颖, 苏啸天, 王建华, 等.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预防[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 (11) : 2547-2549.
[4] 金继武. 观察损伤控制骨科理念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的术后感染情况[J] . 中国伤残医学, 2018, 26 (1) : 91-93.
[5] 刘伟, 赵奋伟, 张晶, 等. VSD 联合胎盘多肽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效果观察[J] . 西南国防医药, 2018, 28 (12) : 1165-1167.
[6] 曹毅, 马娜, 李建海.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分析[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 (19) : 2720-2722.
[7] 叶慧明, 范珍, 廖青松. 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8, 35 (2) : 231-234.
[8] 金国华, 赵胜春, 陈欣, 等. 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细菌学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27 (6) : 132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