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磁共振黑血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BB-MRI)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术后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BB-RI检查,对其BB-MRI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0例患者共检出151个斑块,其中软斑块83个,硬斑块68个;病理151个斑块中MRI检出151个,检出率为100%,其中软斑块79个,硬斑块72个;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为95.18%,特异性为100.00%,敏感性为95.18%,误诊率为0.00%;对硬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特异性为95.18%,敏感性为 100.00%,误诊率为4.82%。结论:BB-MRI用于诊断头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临床可作为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检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斑块;BB-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文章发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头颈部动脉斑块作为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也备受关注。头颈部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块会随着疾病进展发生栓子脱落或斑块破裂,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2];因此,尽早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是否存在及类型、稳定性等进行确诊对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动脉斑块的诊断中影像学方法应用较多,包括超声、CT、MRI等;MRI黑血技术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一种血管壁成像技术。本研究将磁共振黑血技术(BB-MRI)应用于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头颈部动脉斑块患者的诊断中,旨在探讨该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头颈部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术后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术前均接受BB-MRI检查,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心源性及感染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者,有头颈部动脉放疗、介入治疗、内膜剥脱术等治疗者,合并MRI禁忌证者,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9.67±5.58)岁;合并症: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11例,高血压41例,肺心病1例。
1.2  检查方法
       头颈部动脉MRI采用西门子Skyr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颈部专用线圈,主要成像序列为T1WI和T2WI;首先进行2D-TOF血管成像,MIP法重建MRA图像准确定位动脉分叉位置,轴向扫描范围为以动脉分叉位置为中心的上下2cm范围内;采用三点定位法定位并进行各动脉斜矢状位黑血3DTOF和横断位3DTOF,然后进行T1W(I四翻转)、T2WI(双反转)序列扫描;序列及参数详见表。
表MRI序列及参数设置_文章发表



表MRI序列及参数设置
1.3 评价标准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BB-MRI用于评价头颈部动脉斑块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误诊率进行分析。
2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140例患者术后共检出151个斑块,其中软斑块83个,硬斑块68个;病理151个斑块中BB-MRI检出151个,检出率为100%,其中软斑块79个,硬斑块72个;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为95.18%,特异性为100.00%(68/0+68),敏感性为95.18%(79/79+4),误诊率为0.00%(0/0+68);对硬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特异性为95.18%(79/79+4),敏感性为100.00%(68/0+68),误诊率为4.82%(4/4+79)。
3 、讨论
       头颈部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不仅在于随着病情发展导致的动脉狭窄的发生,同时也与斑块的位置、类型、大小、成分及稳定性有关[3],因此,对动脉斑块位置、类型、成分等进行早期诊断对预防动脉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发生,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动脉斑块的常用检查手段,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RI目前已成为动脉斑块的重要检查手段,对斑块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由较好诊断价值。BB-MRI是一种利用抑制血流信号而将血管管腔内血液信号与管壁信号之间形成对比的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成像。BB-MRI的主要优点为首先无辐射无创,其次可对斑块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有利于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4,5]。临床应用中发现,软斑块在BB-MRI下多表现为T1W1上稳定稍高信号。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结果相比,BB-MRI动脉斑块检出率为检出率为100%,对软斑块和硬斑块的的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95%,且误诊率较低,特别是对软斑块的诊断中误诊率为0.00%;提示我们:BB-MRI用于诊断头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临床可作为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检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严玲利.脑卒中高危人群动脉斑块与大血小板比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05):597-600.
2、郝云玲,吴红玲.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2):199-200.
3、段玉梅.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7,29(05):14-16.
4、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等.高分辨3D黑血磁共振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03):365-369.
5、赵辉林,曹烨,刘晓晟,等.磁共振黑血iMSDE序列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0):1393-1396.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磁共振黑血技术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黑血技术(BB-MRI)对头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术后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接受BB-RI检查,对其BB-MRI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0例患者共检出151个斑块,其中软斑块83个,硬斑块68个;病理151个斑块中MRI检出151个,检出率为100%,其中软斑块79个,硬斑块72个;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为95.18%,特异性为100.00%,敏感性为95.18%,误诊率为0.00%;对硬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特异性为95.18%,敏感性为 100.00%,误诊率为4.82%。结论:BB-MRI用于诊断头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临床可作为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检查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斑块;BB-MRI;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文章发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生活方式改变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脑卒中的发生率、死亡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头颈部动脉斑块作为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也备受关注。头颈部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块会随着疾病进展发生栓子脱落或斑块破裂,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2];因此,尽早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是否存在及类型、稳定性等进行确诊对疾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在动脉斑块的诊断中影像学方法应用较多,包括超声、CT、MRI等;MRI黑血技术是近年来备受欢迎的一种血管壁成像技术。本研究将磁共振黑血技术(BB-MRI)应用于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头颈部动脉斑块患者的诊断中,旨在探讨该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头颈部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术后确诊为脑梗死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术前均接受BB-MRI检查,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心源性及感染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患者,合并颅内出血患者,合并严重内科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器质性疾病者,有头颈部动脉放疗、介入治疗、内膜剥脱术等治疗者,合并MRI禁忌证者,认知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者。其中男81例,女59例;年龄43~73岁,平均年龄(59.67±5.58)岁;合并症: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11例,高血压41例,肺心病1例。
1.2  检查方法
       头颈部动脉MRI采用西门子Skyr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头、颈部专用线圈,主要成像序列为T1WI和T2WI;首先进行2D-TOF血管成像,MIP法重建MRA图像准确定位动脉分叉位置,轴向扫描范围为以动脉分叉位置为中心的上下2cm范围内;采用三点定位法定位并进行各动脉斜矢状位黑血3DTOF和横断位3DTOF,然后进行T1W(I四翻转)、T2WI(双反转)序列扫描;序列及参数详见表。
表MRI序列及参数设置_文章发表



表MRI序列及参数设置
1.3 评价标准
       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BB-MRI用于评价头颈部动脉斑块的特异性、敏感性及误诊率进行分析。
2 、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140例患者术后共检出151个斑块,其中软斑块83个,硬斑块68个;病理151个斑块中BB-MRI检出151个,检出率为100%,其中软斑块79个,硬斑块72个;对软斑块的检出率为95.18%,特异性为100.00%(68/0+68),敏感性为95.18%(79/79+4),误诊率为0.00%(0/0+68);对硬斑块的检出率为100.00%,特异性为95.18%(79/79+4),敏感性为100.00%(68/0+68),误诊率为4.82%(4/4+79)。
3 、讨论
       头颈部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动脉斑块的危险性不仅在于随着病情发展导致的动脉狭窄的发生,同时也与斑块的位置、类型、大小、成分及稳定性有关[3],因此,对动脉斑块位置、类型、成分等进行早期诊断对预防动脉斑块相关脑血管事件发生,提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动脉斑块的常用检查手段,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MRI目前已成为动脉斑块的重要检查手段,对斑块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由较好诊断价值。BB-MRI是一种利用抑制血流信号而将血管管腔内血液信号与管壁信号之间形成对比的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外周血管成像。BB-MRI的主要优点为首先无辐射无创,其次可对斑块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有利于对斑块性质的判断,可有效指导临床治疗[4,5]。临床应用中发现,软斑块在BB-MRI下多表现为T1W1上稳定稍高信号。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病理结果相比,BB-MRI动脉斑块检出率为检出率为100%,对软斑块和硬斑块的的检出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95%,且误诊率较低,特别是对软斑块的诊断中误诊率为0.00%;提示我们:BB-MRI用于诊断头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临床可作为对头颈部动脉斑块检查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严玲利.脑卒中高危人群动脉斑块与大血小板比率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05):597-600.
2、郝云玲,吴红玲.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关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02):199-200.
3、段玉梅.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J].影像技术,2017,29(05):14-16.
4、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等.高分辨3D黑血磁共振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03):365-369.
5、赵辉林,曹烨,刘晓晟,等.磁共振黑血iMSDE序列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初步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10):1393-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