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街心花园(也称口袋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基础的绿色单元,与一般公园相比,面积通常在5000㎡以下,用地独立、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休憩功能,方便居民就近进入,并结合附近市民需求增设针对性的设施配套。在街心花园设计中,需要融入调节气氛、节省资源、方便群众以及面积不限等思路,通过论文发表分析和掌握街心花园植物配置原则、方法和功能等,提高街心花园植物配置的整体效果,发挥街心花园的最大作用,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积极贡献。
二、植物配置原则
街心花园的植物配置需要满足协调、美观等原则。街心花园是城市点缀,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如街心花园地处街区一角时,需要在植物配置时,考虑到周围环境景观情况,从色彩、形态、布局等方面予以兼容,让街心花园成为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另外,街心花园的植物配置不能过于单一,单一的植被树种会让居民产生视觉疲劳,无法吸引居民的视线,也难以产生美的意境,降低了植物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在配置植物时,由于街心花园需要持续性提供景观视觉画面,可以考虑视觉舒适性和变化性的统一,通过多样性的配置、韵律性的配置等,让街心花园在不同角度、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美景。
三、植物配置的几个特性
(1)适应性
街心花园植物配置方面要考虑到植物本身的适应性。街心花园的自然环境应当与植物存活、生长的条件相适应,如果植物不能适应其环境,就容易出现生长缓慢、植物病弱甚至死亡的情况,影响街心花园的景观建设。植物适应性分析时,需要把握一个尺度,就是尽量以本地植物品种为主。本地植物品种属于原生性植物,已经对本地气候、土壤、光照以及温度变化等都有了较好的适应,这些植物的种植,可以大大降低后续的植物养护或者重新种植的成本。
(2)搭配性
街心花园植物配置的美观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植物搭配设计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到植物的颜色、形态等,同时要考虑植物之间的配置以及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植物颜色主要细化为绿色植物、彩色植物,彩色植物又可细分为非变色彩色植物,变色彩色植物。这些植物形态也具有差异,如高大挺拔的乔木、丛生的灌木以及可以大面积铺设的草坪等,利用植物高低错落的搭配,能够提高街心花园的景观美观性。在植物搭配方面,考虑到季节因素和周围环境,可以基于植物配置进行合理的布景,让街心花园的空间被最大程度利用,同时又不显得植物拥挤,也能够呈现多元化景观特点。
(3)生态性
植物生态性是植物配置时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植物生态性与环境生态性必须符合,如植物本身具有较好的防风固沙作用,就可以充分利用这种生态优势,用于风沙较大或者土壤易流失的地区。在土壤湿度较大的地区,可以配置些喜阴的、吸水性较强的植物类型;在阳光照射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地区,可以将耐光照的植物作为街心花园的景观首选。在配置植物时,除了生态性方面的考虑,还要结合植物是否属于外来物种等因素,对植物选择加以控制。一些外来植物虽然在原始生存环境中展现了较好的适应性和美观性,但是一旦引入国内,容易出现物种无法控制的局面,不仅无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容易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选择植物品种时,生态因素是不能忽视的。
(4)艺术性
植物景观的魅力,很大程度都是利用植物本身的艺术特点,加上街心花园的景观设计,凸显出城市景观的魅力。植物具备艺术性和美观性,这对于吸引城市居民具有积极作用。视觉上的良好感受,会让更多城市居民愿意来园观赏,从而实现街心花园景观建设的价值。在配置植物时,单纯地依赖于植物本身的颜色、形态等,是难以打造较好的景观效果的,在配置各种植物前,需要对每种植物的艺术论文发表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基于艺术搭配、造型方面的论文发表分析,从街心花园整体和局部来予以设计,确保植物的艺术鉴赏效果。在具体的搭配中,可以利用植物孤植、丛植等方式,使植物与花园相得益彰。如面积较小的街心花园,不能进行大量的植物密植,可以增加一些草坪、灌木等较矮的植物,留下更多的视觉空间,避免视觉上有过度拥挤之感。空间较大的街心花园,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搭配方式,体现出更多的景观内容,增强植物景观丰富性。
(5)功能性
街心花园的植物配置中,需要注重功能价值的发挥。植物的功能较多,除了视觉审美之外,还包括符合城市居民使用的一些方面,诸如乔木类植物的树冠具有较好的遮阴功能,在街心花园的植物配置方面,就要积极利用这种功能,在街心花园步道两侧种植这种乔木,让树荫遮蔽夏日骄阳,让城市居民在行走在步道上时,感受到舒适和清凉。大部分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作用,将植物种植在花园四周与外部公路等环境连接的区域,能够较好防止公路上由于汽车行驶引起的灰尘,以及汽车尾气等扩散到花园,从而保持街心花园内的空气质量。植物具有较强的防风降尘功能,在街心花园内种植防风降尘性较好的植物类型,可以让街心花园的环境品质更好,增强街心花园这个局部生态体系的生态能力。
相关热词搜索:建筑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