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设定管理执行机构

       针对预算编制全员参与不足、预算执行力弱、职能交叉严重等问题,事业单位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从组织机构设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多方面入手完善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细化单位各部门权责,使预算的预算、控制与协调作用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充分发挥。首先,结合预算需要、单位人员结构情况对当前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设定专门的管理执行机构,行使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与监督职能。比如,小型事业单位人资储备不足,多有一个财务会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出于全员参与预算的考虑,可以选择由各部门负责人与财务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共同组成预算管理执行机构,各部门负责人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预算编制所需信息,财会人员进驻业务前端,了解实际业务情况,收集会计核算历史论文发表数据,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其次,制定层级审批程序,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各部门参照以往预算执行、考核情况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拟定预算草案,与财务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对预算草案进行共同审核,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与预算目标不对等、不符合会计核算需要的内容,审核通过后财务会计人员汇总预算草案,再交予单位领导层审议,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而不是将预算编制及公开都交由财务会计人员单独完成;最后,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管理执行机构依托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实际执行与编制的偏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二、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发展,促进数据互通共享

       新会计制度采取“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更加具有复杂性。对于同一业务,事业单位要从责权发生制、收支实现制等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准确把握收付执行情况,核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确定资金使用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在此情况下,信息化系统承载着更多的数据论文发表信息。为了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高效利用数据信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事业单位有必要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发展,促进数据的互通共享。第一,针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软件的使用操作与档案管理流程,明确指出财务信息化下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强调信息化系统的更新、维护与电子会计资料的备份、保管;第二,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在各子系统之间针对同一管理对象建立数据链接,打破系统边界,一方面为数据互通共享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为数据偏差溯源问题的处理提供便利。例如,笔者单位属于科研行业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又称资产云平台)与财务处理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进行对接,促进了资产管理数据的互通共享,也保障了资产数据核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第三,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硬件方面及时更新处理老旧设备,软件方面对软件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应用多种加密技术对重要信息进行保护。

三、规范基础核算工作,提高信息真实性

       尽管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当中,但是基础核算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基础核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认识到这部分工作对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根据单位管理需要完善现行管理制度内容,以制度为指导来规范基础核算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仍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与处置,对地方政府总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直接影响。针对固定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做好资产卡片登记、资产领用、资产保管、年度资产清查盘点、资产数据核对等基础核算工作,并对到期资产、损毁资产及其他特殊资产的处置有明确规定,确保了相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比如,资产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停止计提相应的资产折旧;对于实验室使用的仪器仪表类资产,会计人员要配合业务部门对单位的专用资产实现动态管理,从而保证单位检测实验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COSO内控体系建设框架,内控环境是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内控环境建设。以价值观念为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制度执行、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依旧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对此,事业单位要从上到下渗透内控理念,首先单位领导层务必主动转变管理观念,不仅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执行内控制度,也要引导其他部门主动参与到内控建设当中。

       内部监督是内控体系的五要素之一,通过对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发现内控缺陷,并进行改进。内部监督方面,与上文相同,选择资产管理进行举例说明。事业单位资产归属国有,其资产管理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如果有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严重失误,就有极大可能威胁到国有资产安全。事业单位应当针对资产管理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控制机制。外部监督层面,依托财务信息化系统拓展外部监督渠道,比如在当前的系统中设置政府部门监督模块,定期公示单位资产存量情况,由政府部门对单位资产管理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审核评价单位是否存在资产滥用情况。内部监督层面,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对资产管理实施全流程动态监督,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资产管理模块的数据核对,为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核算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着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变动,把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还要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熟悉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由此可见,事业单位也应当注重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为会计人员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比如:派遣会计人员去其他内控体系完善且已经取得显著改革成果的单位进行学习,或者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快速建立会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站在单位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看待内控与会计核算,使其明确内控体系建设与现代财务核算对其业务素质的论文发表要求;另一方面将内控、会计核算与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根据内控执行及核算结果实施奖惩,激励会计人员积极带头参与内控体系建设,有效落实会计核算工作。比如,某会计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发现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将其反映在账目中,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有效避免了单位的资金损失,单位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到该人员在风险控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其予以年度考核推优评优奖励。

相关热词搜索:会计论文发表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制,设定管理执行机构

       针对预算编制全员参与不足、预算执行力弱、职能交叉严重等问题,事业单位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从组织机构设置、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多方面入手完善现行预算管理体制,细化单位各部门权责,使预算的预算、控制与协调作用在会计核算中得到充分发挥。首先,结合预算需要、单位人员结构情况对当前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设定专门的管理执行机构,行使预算编制、执行、控制与监督职能。比如,小型事业单位人资储备不足,多有一个财务会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出于全员参与预算的考虑,可以选择由各部门负责人与财务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等共同组成预算管理执行机构,各部门负责人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预算编制所需信息,财会人员进驻业务前端,了解实际业务情况,收集会计核算历史论文发表数据,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全面性;其次,制定层级审批程序,优化预算编制流程。各部门参照以往预算执行、考核情况与实际业务开展情况拟定预算草案,与财务会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对预算草案进行共同审核,分析其中是否存在与预算目标不对等、不符合会计核算需要的内容,审核通过后财务会计人员汇总预算草案,再交予单位领导层审议,形成最终的预算方案,而不是将预算编制及公开都交由财务会计人员单独完成;最后,加大预算执行力度,管理执行机构依托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流程动态监督,及时发现实际执行与编制的偏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二、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发展,促进数据互通共享

       新会计制度采取“双基础”“双报告”的核算模式,更加具有复杂性。对于同一业务,事业单位要从责权发生制、收支实现制等两个维度进行考虑,准确把握收付执行情况,核算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确定资金使用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在此情况下,信息化系统承载着更多的数据论文发表信息。为了贯彻执行新会计制度,高效利用数据信息,提高会计核算效率,事业单位有必要深入推进财务信息化发展,促进数据的互通共享。第一,针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财务软件的使用操作与档案管理流程,明确指出财务信息化下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强调信息化系统的更新、维护与电子会计资料的备份、保管;第二,构建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在各子系统之间针对同一管理对象建立数据链接,打破系统边界,一方面为数据互通共享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为数据偏差溯源问题的处理提供便利。例如,笔者单位属于科研行业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系统(又称资产云平台)与财务处理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进行对接,促进了资产管理数据的互通共享,也保障了资产数据核对的准确性与全面性;第三,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投入,硬件方面及时更新处理老旧设备,软件方面对软件运行环境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应用多种加密技术对重要信息进行保护。

三、规范基础核算工作,提高信息真实性

       尽管信息化、智能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当中,但是基础核算工作仍然是重中之重。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基础核算工作予以高度重视,认识到这部分工作对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并根据单位管理需要完善现行管理制度内容,以制度为指导来规范基础核算工作,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仍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从某种意义上讲,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配置、使用与处置,对地方政府总的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直接影响。针对固定资产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做好资产卡片登记、资产领用、资产保管、年度资产清查盘点、资产数据核对等基础核算工作,并对到期资产、损毁资产及其他特殊资产的处置有明确规定,确保了相应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比如,资产达到最低使用年限,停止计提相应的资产折旧;对于实验室使用的仪器仪表类资产,会计人员要配合业务部门对单位的专用资产实现动态管理,从而保证单位检测实验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加强内控体系建设,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根据COSO内控体系建设框架,内控环境是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内控环境建设。以价值观念为例,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初级阶段,制度执行、经营管理活动开展,依旧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对此,事业单位要从上到下渗透内控理念,首先单位领导层务必主动转变管理观念,不仅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执行内控制度,也要引导其他部门主动参与到内控建设当中。

       内部监督是内控体系的五要素之一,通过对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发现内控缺陷,并进行改进。内部监督方面,与上文相同,选择资产管理进行举例说明。事业单位资产归属国有,其资产管理受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如果有任何一个管理环节出现严重失误,就有极大可能威胁到国有资产安全。事业单位应当针对资产管理建立内外结合的监督控制机制。外部监督层面,依托财务信息化系统拓展外部监督渠道,比如在当前的系统中设置政府部门监督模块,定期公示单位资产存量情况,由政府部门对单位资产管理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审核评价单位是否存在资产滥用情况。内部监督层面,借助财务信息化系统对资产管理实施全流程动态监督,并设置专人专岗,负责资产管理模块的数据核对,为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奠定坚实基础。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的优化论文发表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核算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着更高要求,不仅需要了解国家经济政策变动,把握单位经营管理情况,还要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熟悉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流程。由此可见,事业单位也应当注重提升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为会计人员提供自我提升的机会。比如:派遣会计人员去其他内控体系完善且已经取得显著改革成果的单位进行学习,或者是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快速建立会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站在单位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看待内控与会计核算,使其明确内控体系建设与现代财务核算对其业务素质的论文发表要求;另一方面将内控、会计核算与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根据内控执行及核算结果实施奖惩,激励会计人员积极带头参与内控体系建设,有效落实会计核算工作。比如,某会计人员在业务活动中发现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将其反映在账目中,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有效避免了单位的资金损失,单位通过绩效考核了解到该人员在风险控制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对其予以年度考核推优评优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