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名
应简明、具体、确切,能够概括文章的主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以及检索的有关原则,并且能够有助于选择关键词以及分类号。中文题名应控制在20字数以内,必要时也可加副题名。要避免应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在文章首页下,以脚注的形式标注文章的收稿日期。
二、作者
应有作者署名。置于篇名下方,姓名均不缩写。对作者应标明工作单位的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外加圆括号置于作者署名下方。
多位作者的话,其署名间用逗号隔开;对于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要在姓名的右上角加注不同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并且在其工作单位名称之前注明与作者姓名序号相同的数字;各工作单位之间进行连排时,要以分号隔开
三、作者简介及工作单位
姓名(出生时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在简介之前应加“[作者简介]”以作标识。
四、内容摘要
均应附中、英文摘要,控制在100-250字以内。摘要应具独立性以及自含性,最后要以“。”结束。英文摘要一定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五、关键词
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学科级别从上至下选取3~8个关键词,并以分号隔开。注意中、英文关键词应相对应。
六、中图分类号与文献标识码
分类号,应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 ),要对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如果是涉及多主题的论文发表,那么一篇文章可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需要排在第1位,多个分类号之间要以分号进行分隔。分类号排通常在关键词之后,以“[中图分类号]”作为标识。
七、参考文献
(一)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1.主要责任者(其中包括专著作者、报告撰写人、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期刊文章作者、专利申请人、析出文章作者)。对于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如果有多个责任者,之间要以“,”进行分隔,其后无需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2.文献题名及版次。
3.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4.出版项。
5.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6.文献起止页码,在正文中紧随指示序号标出。
7.文献标准编号。
相关热词搜索:论文发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