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育教学探究

摘要: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教育资源优势,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与医学知识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深入探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体医融合”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新思路,为培养会开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学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由“重医疗”向“重预防”转变,使健康关口前移,体育与医疗卫生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将备受青睐。因此,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社会医学职业需求,准确定位体育的特殊功能,深挖体育和医学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促使两者深度融合,这是未来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更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医学院校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现代社会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培养会开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体医融合”人才的需求[2]。
一、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意义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为健康,医学为健康,“体医融合”就是体育与医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质就是“体育”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提供思路和路径,对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以体育这种特殊功能为支撑点,运用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指导体育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现体育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优势互补[3],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它属于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1、“体医融合”教学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为此,相关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学校体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切实抓好做好。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在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发挥体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特殊功能,既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5]。
2、“体医融合”教学有助于运动医学学科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特殊功能,它是指体育运动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表现出相对特殊的作用与效能,这种作用与效能就是体育特殊功能。体育与医学融合将是一剂妙方,有助于推进全民健康,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医疗负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运用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使体育运动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6]。由此,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7],将来培养的医疗服务人员不仅仅为患者药物医治,也能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体育康复医治。
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的体育教学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的一种主要辅助方式。教学方式是组成课程、教材的选择、训导在课堂和其他处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安排或范型。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体医融合”教学新方式,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既是未来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向,也是“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
1、提升教师“体医融合”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医疗”意识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必须从观念到知识能力上全面的更新和提高。要提升现代医学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8]。尤其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运用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出发、科学的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促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及指导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能力,养成“体育+医疗”习惯,逐步培养成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
2、拓宽“体医融合”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加相关课程比重
“体医融合”教学是体育与医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是对医学生知识结构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尤其要对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社会市场和职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如康复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等,开设《人体运动学》《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学》《健康评定学》《运动营养》《形体课》《运动疗法技术学》《体育与心理健康》和《健美运动》等,突出“体医融合”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一些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懂“体”又懂“医”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9]。
3、开设“体医融合”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是培养人类健康的保护者。要结合医学专业,明确不同专业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实现“体医融合”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医学”专业化和特色化,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医学职业需求。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真制定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育教学大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识度,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帮助恢复身体健康的指导能力。例如,给临床专业学生讲授足球脚内侧踢球部位时,如采用传统讲授方法介绍脚弓结构,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无法找到脚内侧踢球的准确性部位。笔者采用结合解剖学知识讲授脚内侧踢球部位,即脚的趾跖关节、舟骨、跟骨围成的三角部位,这对于拥有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医学解剖学相关知识点。再如,医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医疗服务工作,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要求较高。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把身体素质、素质拓展和健身跑等作为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医疗保健体育、健身运动、运动处方等相关内容,指导和监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等医学康复及体育康复等相关知识。如《运动处方学》和《康复评定学》等,使学生更形象的体验、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运动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
4、制定“体医融合”教学新思路,推进体育考核方式改革
要重视医学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医学理论知识,运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手段,每学期要安排约10%的医学理论学习内容,扩大体育教学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0]。体育考核目的一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体育与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评价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考核方式可以分为3部分:1)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考查学生对体育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状况;2)对病历的具体分析。依据病历,让学生分析、诊断和处置,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3)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结合不同医学专业未来岗位职业的需求,进行不同项目的身体素质达标测试,检查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合格。这种体育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体医融合”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医融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体医融合”教学有利于拓宽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体医融合”的教学目标是把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应结合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身心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医融合”教学要充分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在对人类健康知识和养生保健常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技能,使他们成为既懂得强身健体的方法,又能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引导和教育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6、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良好的反应,通过信息反馈来帮助学生掌握不足,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其次,“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内容应在对实验设计、操作以及结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知识学习和实验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定性与定量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综合性与阶段性之间的融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注重评价指标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着力构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体医融合”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所致,培养即能“体”又能“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一种新方式。为此,要更新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培养方案,转变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开设“体医融合”的体育教学相关课程体系,制定科学“体医融合”教学评价体系,重视“体医融合”相关医学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更好地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 5209661.htm,2017711.
[2] 向宇宏,李承伟.“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7,24(5):7679.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7.05.009.
[3] 王波,董杰,盛磊,等.体医融合内涵、模式及路径探讨[J].体育科技,2018,39(3):303136.DOI:10.14038/j.cnki.tykj.2018.03.015.
[4]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20121029.
[5] 李积录.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医结合”[J].医学与社会,2014(9):4849.DOI:10.3870/YXYSH2008.07.025.
[6] 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10
[7] 张展望,谢昌雄.体育运动与医学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运动,2018(9):128129.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18.064.
[8] 江金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9):8485.DOI:10.16209/j.cnki.cust.2014.09.029.
[9] 柳华,王梅,杨翼.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康复,2015,30(4):4246.DOI:10.3870/zgkf.2015,04.028.
[10]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20020806.
[1 1]YuZY,YangL,YangY,etal.EpothiloneBbenefitsnigraldopaminergicneuronsbyattenuatingmicrogliaactivationinthe6hydroxydopaminelesionmousemodelofparkinson'sdisease[J].FrontCellNeurosci,2018,12:324.DOI:10.3389/fncel.2018.00324
[1 2]SaijoK,WinnerB,CarsonCT,etal.ANurr1/CoREST
pathwayinmicrogliaandastrocytesprotectsdopaminergicneuronsfrominflammationinduceddeath[J].Cell,2009,137(1):4759.DOI:10.1016/j.cell.2009.01.038.
[1 3]GlassCK,SaijoK,WinnerB,etal.Mechanismsunderlyinginflammationinneurodegeneration[J].Cell,2010,140(6):918934.DOI:10.1016/j.cell.2010.02.016.
[1 4]PengZL,LuchtmanDW,WangXF,etal.Activationofmicroglia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neurodegenerationcausedbyMPP+ inhumanSHSY5Ycells[J].EurJPharmacol,2019,850:6474.DOI:10.1016/j.ejphar.2019.01.024.
[1 5]KongH,YangL,HeC,etal.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acceler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microgliaactivationanddamageofdopaminergicneuronsinrats[J].PharmacolBiochem Behav,2019,179:142149.DOI:10.1016/j.pbb.2019.01.004.
[1 6]TangY,LeWD.DifferentialrolesofM1andM2microgliain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J].MolNeurobiol,2016,53(2):11811194.DOI:10.1007/s1203501490705.
[1 7]PisanuA,LeccaD,MulasG,etal.DynamicchangesinproandantiinflammatorycytokinesinmicrogliaafterPPARγagonistneuroprotectivetreatmentintheMPTPpmousemodelofprogressiveParkinson'sdisease[J].NeurobiolDis,2014,71:280291.DOI:10.1016/j.nbd.2014.08.011.
[1 8]HanXJ,SunSF,SunYM,etal.SmallmoleculedrivenNLRP3inflammationinhibitionviainterplaybetweenubiquitinationandautophagy:implicationsforParkinsondisease[J].Autophagy,2019:122.DOI:10.1080/15548627.2019.1596481.
 

相关热词搜索: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育教学探究
摘要: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教育资源优势,重视学生运动技能与医学知识相结合能力的培养。本文深入探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的策略,以期为“体医融合”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和提供新思路,为培养会开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学院校;体医融合;体育教学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由“重医疗”向“重预防”转变,使健康关口前移,体育与医疗卫生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将备受青睐。因此,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社会医学职业需求,准确定位体育的特殊功能,深挖体育和医学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促使两者深度融合,这是未来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更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
 医学院校教学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以服务现代社会需求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不断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培养会开医疗处方和体疗处方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体医融合”人才的需求[2]。
一、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意义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体育为健康,医学为健康,“体医融合”就是体育与医学的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实现利益最大化。其实质就是“体育”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提供思路和路径,对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以体育这种特殊功能为支撑点,运用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指导体育锻炼,达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实现体育学科与医学学科的优势互补[3],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它属于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二、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必要性
1、“体医融合”教学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为此,相关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学校体育“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到第一位,切实抓好做好。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需求,在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发挥体育在医疗保健等方面的特殊功能,既培养专业型医学人才,又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5]。
2、“体医融合”教学有助于运动医学学科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具有特殊功能,它是指体育运动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表现出相对特殊的作用与效能,这种作用与效能就是体育特殊功能。体育与医学融合将是一剂妙方,有助于推进全民健康,有效改善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医疗负担,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以体育教学为切入点,运用医学相关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使体育运动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6]。由此,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7],将来培养的医疗服务人员不仅仅为患者药物医治,也能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体育康复医治。
三、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改革策略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的体育教学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的一种主要辅助方式。教学方式是组成课程、教材的选择、训导在课堂和其他处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安排或范型。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制定符合“体医融合”教学新方式,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既是未来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方向,也是“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方式。
1、提升教师“体医融合”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体育+医疗”意识
      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对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必须从观念到知识能力上全面的更新和提高。要提升现代医学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体育的特殊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8]。尤其在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中,运用医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结合中华传统养生功法,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出发、科学的掌握体育健身知识和方法,促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及指导患者恢复身体健康的能力,养成“体育+医疗”习惯,逐步培养成为“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
2、拓宽“体医融合”教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增加相关课程比重
“体医融合”教学是体育与医学知识的交叉融合,是对医学生知识结构和体育能力的培养。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尤其要对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社会市场和职业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如康复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等,开设《人体运动学》《健康体适能》《运动处方学》《健康评定学》《运动营养》《形体课》《运动疗法技术学》《体育与心理健康》和《健美运动》等,突出“体医融合”教学的特点,合理安排一些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有针对性地培养既懂“体”又懂“医”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9]。
3、开设“体医融合”的实用性体育教学内容
实用性体育教学是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是培养人类健康的保护者。要结合医学专业,明确不同专业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实现“体医融合”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医学”专业化和特色化,以满足未来社会的医学职业需求。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认真制定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体育教学大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注重学生对医学知识和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认识度,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和方法,帮助恢复身体健康的指导能力。例如,给临床专业学生讲授足球脚内侧踢球部位时,如采用传统讲授方法介绍脚弓结构,多数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无法找到脚内侧踢球的准确性部位。笔者采用结合解剖学知识讲授脚内侧踢球部位,即脚的趾跖关节、舟骨、跟骨围成的三角部位,这对于拥有临床医学专业解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医学解剖学相关知识点。再如,医学生毕业后要从事医疗服务工作,这对他们的体质健康要求较高。笔者在体育教学中把身体素质、素质拓展和健身跑等作为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医疗保健体育、健身运动、运动处方等相关内容,指导和监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体验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耐力运动处方等医学康复及体育康复等相关知识。如《运动处方学》和《康复评定学》等,使学生更形象的体验、掌握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会既能开诊断处方,又能开健身运动处方,适应社会对医疗服务、康复治疗、保健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需要。
4、制定“体医融合”教学新思路,推进体育考核方式改革
要重视医学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注意渗透医学理论知识,运用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手段,每学期要安排约10%的医学理论学习内容,扩大体育教学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0]。体育考核目的一是全面检查学生掌握体育与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评价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考核方式可以分为3部分:1)综合基础理论知识考试。考查学生对体育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状况;2)对病历的具体分析。依据病历,让学生分析、诊断和处置,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3)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结合不同医学专业未来岗位职业的需求,进行不同项目的身体素质达标测试,检查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合格。这种体育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体医融合”的体育教学质量,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体医融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体医融合”教学有利于拓宽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体医融合”的教学目标是把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作为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应结合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运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手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提高医学生的身心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体医融合”教学要充分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在对人类健康知识和养生保健常识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技能,使他们成为既懂得强身健体的方法,又能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引导和教育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6、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融合”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目的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有良好的反应,通过信息反馈来帮助学生掌握不足,从而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其次,“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内容应在对实验设计、操作以及结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知识学习和实验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最后,“体育融合”教学的评价方法主要通过定性与定量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综合性与阶段性之间的融合,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注重评价指标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着力构建这种复合型人才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体医融合”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是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的职业需求所致,培养即能“体”又能“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一种新方式。为此,要更新医学院校“体医融合”教学培养方案,转变师资队伍的教学理念,开设“体医融合”的体育教学相关课程体系,制定科学“体医融合”教学评价体系,重视“体医融合”相关医学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更好地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11/content_ 5209661.htm,2017711.
[2] 向宇宏,李承伟.“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7,24(5):7679.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7.05.009.
[3] 王波,董杰,盛磊,等.体医融合内涵、模式及路径探讨[J].体育科技,2018,39(3):303136.DOI:10.14038/j.cnki.tykj.2018.03.015.
[4]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wgk/201210/29/content_2252887.htm,20121029.
[5] 李积录.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体医结合”[J].医学与社会,2014(9):4849.DOI:10.3870/YXYSH2008.07.025.
[6] 运动医学教材小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10
[7] 张展望,谢昌雄.体育运动与医学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运动,2018(9):128129.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18.064.
[8] 江金泽.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9):8485.DOI:10.16209/j.cnki.cust.2014.09.029.
[9] 柳华,王梅,杨翼.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和康复治疗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中国康复,2015,30(4):4246.DOI:10.3870/zgkf.2015,04.028.
[10]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20020806.
[1 1]YuZY,YangL,YangY,etal.EpothiloneBbenefitsnigraldopaminergicneuronsbyattenuatingmicrogliaactivationinthe6hydroxydopaminelesionmousemodelofparkinson'sdisease[J].FrontCellNeurosci,2018,12:324.DOI:10.3389/fncel.2018.00324
[1 2]SaijoK,WinnerB,CarsonCT,etal.ANurr1/CoREST
pathwayinmicrogliaandastrocytesprotectsdopaminergicneuronsfrominflammationinduceddeath[J].Cell,2009,137(1):4759.DOI:10.1016/j.cell.2009.01.038.
[1 3]GlassCK,SaijoK,WinnerB,etal.Mechanismsunderlyinginflammationinneurodegeneration[J].Cell,2010,140(6):918934.DOI:10.1016/j.cell.2010.02.016.
[1 4]PengZL,LuchtmanDW,WangXF,etal.Activationofmicroglia synergistically enhances neurodegenerationcausedbyMPP+ inhumanSHSY5Ycells[J].EurJPharmacol,2019,850:6474.DOI:10.1016/j.ejphar.2019.01.024.
[1 5]KongH,YangL,HeC,etal.Chronicunpredictablemildstressaccelerates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microgliaactivationanddamageofdopaminergicneuronsinrats[J].PharmacolBiochem Behav,2019,179:142149.DOI:10.1016/j.pbb.2019.01.004.
[1 6]TangY,LeWD.DifferentialrolesofM1andM2microgliainneurodegenerativediseases[J].MolNeurobiol,2016,53(2):11811194.DOI:10.1007/s1203501490705.
[1 7]PisanuA,LeccaD,MulasG,etal.DynamicchangesinproandantiinflammatorycytokinesinmicrogliaafterPPARγagonistneuroprotectivetreatmentintheMPTPpmousemodelofprogressiveParkinson'sdisease[J].NeurobiolDis,2014,71:280291.DOI:10.1016/j.nbd.2014.08.011.
[1 8]HanXJ,SunSF,SunYM,etal.SmallmoleculedrivenNLRP3inflammationinhibitionviainterplaybetweenubiquitinationandautophagy:implicationsforParkinsondisease[J].Autophagy,2019:122.DOI:10.1080/15548627.2019.1596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