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络生活方式的内涵
网络生活方式就是人们在互联网所创造的超时空情境中通过特定的数字、文字和符号等媒介技术为中介来传递和交流信息,以实现人机互动、人际互动和自我互动为目的的社会活动。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特指大学生网民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在网络世界里进行论文发表学习、休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全部活动形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二、网络生活方式的特点
网络生活方式具有平等、匿名、虚拟、超越、有限等特征。第一,平等性主要体现在网民主体地位的平等。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沟通,主体地位的平等得到强化,行为的道德制约较之现实世界却有所弱化。第二,匿名性主要体现在网络生活中角色的隐匿性。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地创造角色,随意地选择自己的身份和性别来隐瞒真实的自己。第三,虚拟性主要体现在网络生活环境的非现实性。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一切可感的现实世界都可以被重塑甚至复制。第四,超越性主要体现在网络突破了时空,现实距离被拉近。互联网技术将全世界变成了一个“电子社区”,不同国籍、种族、信仰、风俗、价值观的“社员”的观念和行为的冲突、碰撞和融合能够冲破时空限制直接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第五,有限性主要体现在对他人的认知是有限的。在网络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来进行网络交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的类型
对于引领时代的群体,网络逐渐成为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经济消费和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基于以上阐述,论文发表笔者从学习、休闲、经济和政治四个角度来探讨网络生活方式。
第一,网络学习生活方式。相比于传统论文发表学习,网络学习无需考虑时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依托网络平台完成教学、交流等规定任务,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学习行为。第二,网络休闲生活方式。网络已成为满足大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的主要手段,成为闲暇生活的重要载体,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例如丰富的娱乐、时尚的交友等。第三,网络经济生活方式。经济生活方式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方式,随着网络的兴起,人类经济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主要体现在网络购物、网络炒股、网络订票等方面。大学生思维新潮,热衷于网络消费也就不足为奇。第四,网络政治生活方式。在公共服务网站等空间上合理表达诉求进而给公共决策提供参考的一种远程民意表达形式。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