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正文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教育,养成合理的网络生活方式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论文发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面对网络生活中屡屡出现的暴力、色情等腐朽思想以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和错误思潮,大学生首先要保持思想上的积极、健康与进步。其次,坚定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网络中的各种思想观点,独立思考,防止人云亦云,不断提高判断力。

2.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更应拥有道德自律与法治意识。第一,自觉遵守网络公德,文明上网,诚信交往。第二,严格自律,主动抵制和打击有害心理健康的网络垃圾信息。第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举报网络诈骗、盗用账号、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3.善于利用网络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网络虽然有弊,但只要运用得当,也会使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第一,网络信息较其他途径的信息具有更新及时、传播迅速的优势,大学生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利用含金量高的科学文化信息来服务学习。第二,大学生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技术基础,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第三,谨慎运用网络金融工具、理性地进行网络消费、积极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带来全新体验。

4.自觉为健康网络的建设出一份力

       健康网络的建设有利于符合大学生对于追求网络生活品质的要求。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生活中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网络生活内容,自觉参与健康平台建设,勇敢地与违反网络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维持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二、学校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网络心理教育是指网络作为媒介可用于心理辅导,化解心理矛盾,培养良好素质,以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一,培养网络心理教育的主体。高校应组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技能指导和专业培训,自身也应主动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启发和开导,鼓励成长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第二,构建网络心理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如举办网络沙龙、开展网络知识答题、组织心理画像设计竞赛等,以活动为载体和依托,构建沉浸式的活动体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第三,在校园网中设立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和学术主页,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论文发表研究提供条件,从而减少网络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

2.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培养:第一,在全校开设通识心理学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引发学生对网络心理学领域的兴趣和关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针对各种现实状况定期举办心理辅导班;第二,加大高校心理咨询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申报重大心理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第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区分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回访,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第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三、社会教育,主要是政府部门加强网络监管与立法

       政府部门要提高各种网络信息的准入门槛,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侦察与监测,如安装信息清理和过滤软件,加强对网上信息的实时跟踪、监控,对有害信息加强过滤,确保网络文化的净化,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心理的侵蚀与伤害。此外,完善网络领域法制建设和教育,加大网络立法工作,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修订和完善关于打击网络犯罪、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上网隐私、防治网络谣言、惩治网络欺诈等方面的法律条文,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学会在网络世界里保护自己,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心理论文发表

热门期刊
027-59765396
联系地址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万达广场A栋504 周一至周五 09:00-17:30
友情链接: 会计培训班 | 老酒回收 | 出国留学申请 | 论文发表 | 企业培训系统 | Linux运维培训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湖北帆云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xrqk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20030号 如您在使用的过程中任何产品或技术性问题请反馈

编辑
顾问

联系客服

企业QQ,一对一编辑辅导发稿
QQ交谈 网页在线咨询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五
08:30-17:30

服务
热线

18685220838
24小时服务热线:027-59765396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一、加强自我教育,养成合理的网络生活方式

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论文发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面对网络生活中屡屡出现的暴力、色情等腐朽思想以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和错误思潮,大学生首先要保持思想上的积极、健康与进步。其次,坚定政治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网络中的各种思想观点,独立思考,防止人云亦云,不断提高判断力。

2.自觉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大学生更应拥有道德自律与法治意识。第一,自觉遵守网络公德,文明上网,诚信交往。第二,严格自律,主动抵制和打击有害心理健康的网络垃圾信息。第三,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举报网络诈骗、盗用账号、侵犯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

3.善于利用网络为学习、工作、生活服务

       网络虽然有弊,但只要运用得当,也会使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第一,网络信息较其他途径的信息具有更新及时、传播迅速的优势,大学生要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利用含金量高的科学文化信息来服务学习。第二,大学生应该利用学校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认真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将来的工作打下技术基础,努力使自己成长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第三,谨慎运用网络金融工具、理性地进行网络消费、积极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带来全新体验。

4.自觉为健康网络的建设出一份力

       健康网络的建设有利于符合大学生对于追求网络生活品质的要求。大学生可以在网络生活中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网络生活内容,自觉参与健康平台建设,勇敢地与违反网络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维持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二、学校教育,重视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网络心理教育是指网络作为媒介可用于心理辅导,化解心理矛盾,培养良好素质,以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第一,培养网络心理教育的主体。高校应组织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技能指导和专业培训,自身也应主动投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好启发和开导,鼓励成长为自我心理教育的主体。第二,构建网络心理教育活动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心理教育活动如举办网络沙龙、开展网络知识答题、组织心理画像设计竞赛等,以活动为载体和依托,构建沉浸式的活动体系,满足大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要。第三,在校园网中设立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和学术主页,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论文发表研究提供条件,从而减少网络心理障碍发生的可能。

2.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素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重点培养:第一,在全校开设通识心理学选修课程,通过选修课引发学生对网络心理学领域的兴趣和关注,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针对各种现实状况定期举办心理辅导班;第二,加大高校心理咨询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申报重大心理论文发表科研项目;第三,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区分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回访,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第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促进论文发表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对策

三、社会教育,主要是政府部门加强网络监管与立法

       政府部门要提高各种网络信息的准入门槛,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侦察与监测,如安装信息清理和过滤软件,加强对网上信息的实时跟踪、监控,对有害信息加强过滤,确保网络文化的净化,减少有害信息对大学生心理的侵蚀与伤害。此外,完善网络领域法制建设和教育,加大网络立法工作,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修订和完善关于打击网络犯罪、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上网隐私、防治网络谣言、惩治网络欺诈等方面的法律条文,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从而学会在网络世界里保护自己,实现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