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强“以人为本”的认识,让学生“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高职院校食品安全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学生展开,而互联网思维强调的“以人为本”正好与此观点相映衬。可以运用新媒体平台,如问卷星、互动留言板、心灵树洞等,深入洞察学生对学校食堂环境、食堂菜品质量、便利店食品以及外卖等领域的看法与建议,必要时也可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常态化、科学化的发表论文调研,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物美价廉又健康的产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思想引导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里。高职辅导员作为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和日常生活的管理者,更应与时俱进、与生俱进,通过关注学生的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的方式,贴近、了解学生的饮食和生活,加强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开展饮食分享等活动。
二、推动多平台多载体联动,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有效监管
新媒体平台、载体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它们既有新媒体的共性特点,又有各自的功能定位、优势定位。高职院校应根据食品安全教育的特殊性,选择最具传播优势、最适宜的新媒体平台,综合多平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媒体合力。例如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有很多关于食品安全教育发表论文的课堂资源,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其中有意思的章节在抖音、学习通、班级空间等渠道上进行专题式发布,这样不仅增加了师生之间的线上互动渠道,也充分利用了学生碎片化的阅读浏览习惯。在使用新媒体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校园传统媒体的独特力量,通过联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而形成食品安全教育合力。例如,可以开展校园食品安全知识竞赛、食品安全辩论赛、厨艺比拼大赛等以“食品安全”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活动海报和比赛事项,在校新闻网、校广播站、院系宣传栏上进行相应内容的辅助性传播,获奖作品、精彩片段也可在视频平台缓存、下载供学生传播互动,使活动效果最大化。
多平台、多载体的交融互通也对食品安全信息监管和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强主旋律的同时,还应注重校园信息安全系统的搭建,防止不良势力“趁虚而入”。从严格审核信息发布的源头、建立信息审核小组、用户实名制和硬件更新升级等多方面着手,筑牢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平台端的“铜墙铁壁”,做好“互动”这篇大文章。
三、整合多方力量,优化食品安全教育环境
在新媒体背景下,食品安全教育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更新速度也较快,但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共享度低、信息互动弱、家庭与社会参与度低等现实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其重心在“全”,要求将立德树人覆盖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实现育人无处不在。因此必须整合多方力量,利用新媒体汇聚教育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一是重视家庭教育在高职学生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发表论文调查显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15%左右的大一学生来自离异或单亲家庭, 这类家庭大多采用“放养”的教育模式,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隔阂或矛盾,食品安全教育更是缺失。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大数据筛查、追踪此类学生,多使用新媒体与其家人进行线上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告知家长子女的学业情况、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身心状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二是兄弟院校之间应建立高校联盟,形成学校之间的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合力。兄弟院校的学生素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硬件条件之间具有相似性,更能实现食品安全教育资源的互通有无。比如共同打造食品安全公益课,专家教授做客校园直播间、开展食品健康讲座等,不仅节约了教师的人力成本,还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课堂体验。
三是整合社会层面的食品安全育人力量。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不应仅局限于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加便捷、高效地汇集社会食品安全教育资源,例如开展线上食品安全答题游戏、食品安全短视频大赛等活动,为高职学生塑造全新精彩的新媒体食品安全教育环境。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发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