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高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是高校稳定运行的前提,维持着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最终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随着中国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的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了出来。
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
在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中,教学管理人员占据主要地位,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管理体系能否正常运行,管理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教学发表论文质量的高低。然而,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制度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管理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直接影响了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很多管理人员在这个岗位上的工作才刚刚步入正轨,就又被调去别的岗位工作,之前所做的工作就半途而废,如此周而复始,最后导致这些管理人员的工作都是事倍功半,难见成效。管理人员流动过大,直接使一些管理人员干脆无所作为,放任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管,不去做出任何改变,把这些问题直接丢给下一任管理员,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一些管理人员本来有志向准备改革弊端做出一番成绩,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缺乏改革完善的条件,最后也是一事无成,徒劳无功,工作的积极性逐渐被消磨。由此可见,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来说乃是重中之重,没有一支稳定的管理队伍,一切改革措施都将变成空谈。
三、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仍旧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管理发表论文理念,管理人员的理念较为落后,自我定位不够准确,认为自己只是单一的管理者,而忽略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所具有的服务性。秉持着这种较为落后的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使用的管理方式大多都是从行政角度出发,并非是以教师、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没有考虑到师生的实际需要和高校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过于悬浮,严重脱离实际,不具备可实施性,使得管理制度难以与高校实际适配,从而导致了高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
除了理念的落后,管理人员具有思维定势,管理思想机械化,没有创新意识,过于注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也是当前高校管理队伍中出现的通病。很多管理人员只会凭着过往的经验,拿着死板的管理条文进行机械的管理,没有以人为本,灵活变通,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机械化、刻板化,市场脱离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这就需要管理人员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灵活变通,科学地进行管理工作,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让教学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管理发表论文